《不懂就要问》教案

时间:2024-06-12 07:11:11
《不懂就要问》教案

《不懂就要问》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懂就要问》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不懂就要问》教案1

设计说明:

《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明知可能挨打,还是向先生提问的故事,反映了他学习主动、喜欢刨根问底的品质。教学中,结合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交流,运用学习的阅读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冒着被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的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搜集有关勤学好问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

预设:谁不懂就要问?他都问了哪些问题?他的问题解决了吗?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读课文,不理解的词可查词典,词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圈画出来。读完课文还可以跟同桌小声议论议论。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通过质疑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想法。把有新鲜感的词语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2、学生自由读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读通句子。

3、教师巡视指导。

4、学习生字、词语。

(1)课件出示词语,其中生字带拼音。

背bèi诵sònɡ照例lì圈quān出段duàn落练liàn习糊hú里糊hú涂tú吓呆dāi戒jiè尺厉lì声挨ái打清楚chǔ

(2)去掉生字的'拼音读一读。

背诵照例圈出段落练习糊里糊涂吓呆戒尺厉声挨打清楚

(3)游戏:用手势表示多音字的读音。出示词语,请同学们用手势来表示“背、圈”的声调。

背诵背包圈出羊圈圈猪

(4)做“摘苹果”游戏。苹果上面有生字,学生读对一个会掉下来一个苹果。苹果树上的生字有背、诵、例、圈、段、练、糊、涂、呆、戒、厉、挨、楚。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6、出示课文内容填空,引导学生填空。(课件出示)

()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个地()。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怕挨打,向先生()。这篇课文告诉我们()。

7、小结:我们在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可以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说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课文主要内容的提示,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1、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

2、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1)理解“糊里糊涂”,找一找它的反义词。

(2)用“糊里糊涂”造句。

3、孙中山是怎样问的?找一找重点的词语。

(1)课件出示: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2)“壮着胆子”问是怎么问呢?谁来壮着胆子问一问?(指名读)

(3)你壮着胆子问老师时心情怎么样?

(4)小结:孙中山明知可能会挨打,但仍然勇敢地向先生提出问题,这种精神多么可贵。

4、当他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先生和同学又是怎样做的呢?默读第3~6自然段,说一说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

5、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

(1)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①“摇头晃脑高声念书”是怎么念的?请同学们做动作读一读。

②出示:冬冬爱写诗,作诗时摇头晃脑的,真像()。

指名填写。

③“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是什么样子的?谁来描述?

出示:教室里鸦雀无声,连一根针()。

指名填写。

④谁能给“霎时”找个意思相近的朋友?

(2)出示句子: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①引导学生抓住“拿着戒尺”“厉声”来体会先生的严厉。

②出示“戒尺”的图片,了解“戒尺”。

③引导学生抓住“一字不漏”来理解孙中山背诵得很流利。

6、过渡:既然孙中山也怕挨打,那他为什么还要向先生提问呢?读课文第7~9自然段。

(1)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2)不同形式地读。

①男女生轮读句子。

②齐读句子。

③交流感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孙中山不懂就问的精神。通过多种朗读方法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积累丰富的词语。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不懂就问”是不是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马上问呢?(应该先动脑筋自己想一想,然后再问。)

2、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不懂就问的事情?

3、积累名言名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3)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4)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陶行知

4、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不懂就问的故事。

5、总结:不懂就问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同学们在积极动脑的基础之上,能够敢于发问,收获更多的知识。

设计意图:适当的课外拓展积累能够让学生打开思路,开阔视野,并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不懂就要问》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此处隐藏20830个字……读得很通顺、熟练。说明了孙中山每天到校都是这么做的;他学习认真、成绩好。)

2.提问:孙中山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提问的?

(孙中山不满足于只会背,不理解意思的现状,他认为糊里糊涂地死记硬背而不懂得意思是没有用的。由于这个原因,孙中山“壮着胆子”,向老师提出讲解有关教材意思的要求,渴望老师帮助,态度非常诚恳。

3.小结段意:

孙中山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好。有一天,他因为不懂书里的意思就站起来请求先生讲解。

过渡:孙中山这一问引起了什么?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学习第3~7自然段。

1.默读第4~7自然段,理清思路。

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谁?怎么做的?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

2.指名5人读,每人读一段后回答问题。(第3段讲同学们吓呆了;第4段讲先生厉声责问孙中山会不会背;第5段讲孙中山背出了这段书;第6段讲先生答应讲解;第7段讲先生详细讲解,学生认真听。

3.从这几段课文中找出反映当时课堂气氛和先生态度的词语,讨论理解回答。板书:吓呆、鸦雀无声、拿着、厉声。

4.提问: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变了呢?

(孙中山“一字不漏”地背诵,说明他确实已经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课,他写得很认真。他要求先生讲文章的意思,是想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而不是无理取闹。所以先生才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板书:收起,讲得详细。

5.把3~7自然段连起来读一遍,要读出文中先生态度的前后变化的语气来。 过渡:孙中山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四)学习第8、9自然段。

1.指名读第8、9段,思考回答:

(1)什么叫“学问”?孙中山是怎么理解学问的?

(2)孙中山为什么敢向先生提问?为什么认为“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呢?

2.讨论回答问题。(然后老师补充总结)(“学问”在这里指的是知识、学识。孙中山认为要想求得真正的知识,就是“不懂就要问”,要问个明白,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为了弄清书里的道理,为了学到知识,他当时宁愿挨打,这种精神

是可贵的。在当时情况下,孙中山敢于提出问题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是需要有胆量,有魄力的,是求知的强烈欲望促使他这样做的。孙中山这种认真读书、不懂就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全文,讨论: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让学生在文中圈画出反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词句,再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说一说。)

(六)作业。

1.写本课生字词和“读读写写”的词各三遍。

2.熟读课文。

《不懂就要问》教案1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语文三年级上册选读第一课《不懂就要问》

1. 学习重点:

是了解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勤学好问的。

2. 学习难点是理解孙中山为什么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他勤奋好学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生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

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

霎时、鸦雀无声的词义)还有什么不懂的?

3、指名分读课文正音

4、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划出相关的词句

3、集体交流阅读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重点交流:

a、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态度)

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有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同时,解决孙中山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课文:四人小组全班交流

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6、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

(四)拓展阅读,注重迁移

1、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

⑧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2、布置作业:

a、迁移练习。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b、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c、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一些抄下来自勉呢?

D、把课文中你认为是最打动你的句子抄写下来。

《《不懂就要问》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