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31 09:23:10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比较难理解与叙述的定律。如何使学生掌握得更好,记得更牢?我想学生自己获得的知识要比灌输得来的记得更牢。因此我在一开始设计了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走进生活,开始学习新知。

  教学内容:教材第54~55页例题,完成“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通过计算说理,理解乘法分配律。

2、让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态度,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

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难点:

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谈话:这学期,我们学校鼓号队又增加了新成员,辅导员柳老师正在为他们准备服装呢!(课件出示商店场景)

二、展开探索过程

1、初步感知。

提问: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列式后交流反馈解题思路,并借助图形加深学生对两种解题思路的体会。

提问:猜一猜,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会怎么样?

计算验证:算一算,来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板书等式:(30+25)x4=30x4+25x4

2、类比展开。

(1)出示图形,让学生说说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用两种方法求出6套衣服一共要付多少元吗?板书:(30+25)x6=30x6+25x6

(2)除了把长方形看成上衣,梯形看成裤子,把它们看成6套衣服,还可以看成什么?

要求6套课桌椅多少元,你准备怎么解决?

板书:(100+60)x6=100x6+60x6

3、体验感悟。

(1)类似这样的`等式还有吗?你能写出第4组吗?

学生举例后,挑3组板书。

(2)提问:这3组算式相等吗?怎么证明?(计算、乘法的意义)

同桌互相检查刚才写的算式是否相等。

(3)交流:介绍你写成功的经验

引导:你是怎么根据左边的算式写出右边的算式的?

4、提示规律。

(1)提问:像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在小组里交流。展示。

板书:(a+b)xc=axc+bxc

(3)板书:乘法分配律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个字母式子表示什么,师小结。

三、巩固内化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42+35)×2=42×□+35×□

27×12+43×12=(27+□)×□

15×26+15×14=□○(□○□)

学生独立填写,指名报答案,全班共同校对。指出后两题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

出示:72x(30+6)= 齐说答案。

出示:(25-12)x4= 可能等于什么?怎样才能确认?你能联想到什么?小结

2、横着看,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后面画“√”。

(48+52)×13 48×13+52×13 □

40×5+2×5 5×(40+2) □

75×(19+1) 75×19+75 □

40×50+50×90 40×(50+90) □

27×(16+30) 27×16+30 □

独立完成,小组讨论为什么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相同的。指名报答案,说说第三组两道算式为什么是相等的?第四组的两道算式为什么不相等?怎样改一下能使它们相等?

出示打“√”的算式,如果让你计算的话,你更愿意计算哪边的式子呢?为什么?小结:有时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四、总结回顾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想想做做第5题。

2、选做题:如果把乘法分配律中“两个数的和”换成“3个数的和”、“4个数的和”或“更多个数的和”,结果还会不会不变?用合适的方试着进行验证。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已经初步具备探索和发现运算定律并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基础。同时新知识学生在已经学习的知识中也有所体现,只是没有揭示这个规律罢了,比如学生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周长=长×2+宽×2,周长=(长+宽)×2。从平时我班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1、 指导探索乘法分配律。

2、 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方法指导

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预设流程

激趣导入

(约3分钟)

一、创设情 ……此处隐藏5392个字……的结果与先把这两个数合起来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所得到的结果相等。

齐读式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规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同方法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尤其是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四、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1.哪些算式与72×35相等

72×30+72×5

72×35 72×30+5

70×35+2×35

70×35+2

问:为什么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意义)

2.你会填吗?

(10+7)×6= ×6+ ×6

8×(125+9)=8× +8×

7×48+7×52= ×( + )

问:订正时强调第一小题为什么这样填?第三个式子中括号外面为什么要写7。

(设计意图: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

3. 7×48+7×52 7×(48+52)

这两个式子你想选择哪个进行计算?为什么?

如果只给你第一个式子,你会想办法让你的计算变得简便吗?

小结:利用乘法分配律有时候可以使计算变得更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明白乘法分配律在计算中的意义。)

<<<1234>>>

4.先想一想,下列各题怎样计算更简便,把你的简便方法写出来。

①34×72+34×28(订正时问:为什么不直接算)

(80+4)×25

订正时问:把(80+4)×25写成80×25+4×25依据是什么?

如果不用好不好算?

(80+20)×25

问:这道题与(80+4)×25的样子一样,都是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为什么你们又不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了呢?

教师小结:在计算中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

②21×25 75×99+75

小结:在计算中遇到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特点的式子,可以利用拆数等方法,在不改变原数大小的前提下将式子变成符合乘法分配律特点的式子,然后再进行简算。

(设计意图: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在计算中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生搬硬套题型。)

五、全课小结

孩子们,你们今天收获了什么?

当你们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中发现某些规律,而你又不敢肯定它正确时,你可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18+23)×8 (18+23)×8=18×8+23×8 7×48+7×52=7×(48+52)

=41×8 … … … …

=328(元) 学生举例 … … … … 34×72+34×28 (20+4)×25

18×8+23×8 … … … … (80+20)×25

=144+184 个性概括:… …

=328(元) (a+b)×c=a×c+b×c 21×25 75×99+75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难点:

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谈话,引入主题图:老师准备为参加学校排球操比赛的五位同学去购买衣服。

看看买什么衣服好看呢。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师问你打算怎样算?

生口答师板书:

(65+45)×565×5+45×5

请学生分别说清两道算式的含义。

2.师问猜想一下,这两道算式的结果会怎样?

要验证我们的算式是否正确,应该用什么方法?

生计算,个别板演。

证明这两道算式的结果是相等的。

中间应用“=”接连。

3.生读算式(65+45)×5=65×5+45×5

师问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同桌说一说,并汇报。

4.这两道算式相等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的呢?

出示:(2+10)×6=2×6+10×6

(5+6)×3=5×3+6×3

师问中间可以用“=”来连接吗?

5.小组讨论:这三组等式左边有什么特点?

右边有什么特点?

生汇报。

6.师问你能写出具有这样规律的等式吗?

生独立写一写,个别板书。

7.师问你能想出一道等式,可以把我们今天学习的所有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都包括在内吗?

生写一写,个别板演。

8.揭题:乘法分配律

(a+b)×c=a×c+b×c

9.师总结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去乘这一个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想想做做:

1.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42+35)×2=42×口+35×口

27×12+43×12=(27+口)×口

15×26+15×14=口○(口○口)

72×(30+6)=口○口○口○口

强调:乘法分配律,可以正着用,也可以反着用。

2.横着看,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后面画“√”

(28+16)×728×7+16×7

15×39+45×39(15+45)×39

74×(20+1)74×20+74

40×50+50×9040×(50+90)

3.算一算,比一比,每组中哪一道题的计算比较简便。

(1)64×8+36×825×17+25×3

(64+36)×825×(17+3)

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4.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5.你能根据下图列出两

道综合算式吗?

上面的两道算式能组成一个等式吗?

四、全课小结

师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26页。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