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5 11:35:21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颐和园》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颐和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读及会写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5.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朗读感悟颐和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习完位于北京的长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位于北京的一处被录入世界遗产的景观。同学们知道现存的三大皇家园林是哪三大吗?北京西郊的颐和园和圆明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现在大家来看看这幅景区地图,你们知道这是哪吗?我们今天学习《颐和园》。

板书:18、颐和园(边写边说颐字的写法)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认读

自由朗读,开火车,再全班齐读。

(你们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篇课文要学习的多音字是哪一个啊?)

老师黑板展示易错字。

2.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

(1)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处美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找出课文中有关作者游园路线的词语。)按照什么游览顺序写的?

(3)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依据是什么?并说说每一部分的意思。

(游览先后顺序,总分总结构)

作者向我们主要介绍了哪几处美景?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文章是按照什么浏览顺序记叙的?

三、文段分析

1.找出课文中有关作者游园路线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啊?将每个转换的.景点,段与段形成一个过渡连接。所以,这些句子是什么句呢?过渡句。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作者先游览了哪一个景点?长廊。全班齐读第二段,边读边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1)长廊长,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这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列数字。 用具体翔实的数据来表现长廊“长”“间数多”的特点。

(2)画多,漂亮,美丽。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你们从“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中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呢?上一课学习长城的时候,我们体会到了修筑长城时,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那么,你们从这里感受到了什么? 智慧。

(3)长廊两旁给你怎样的感受? 自然美景。风景美。

全班齐读,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那么,作者是怎样介绍长廊的呢?

从整体看——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看廊内——“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看廊外——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3.走完长廊,作者还去到哪些地方呢?

读一读3-5自然段,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我们先看第三自然段,谁来说说这一自然段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点?

万寿山上的景物:佛香阁、排云殿。

介绍完佛香阁、排云殿,作者向我们介绍了?

万寿山前的昆明湖

最后呢?从万寿山下来,我们跟随着作者看到了什么景物?

昆明湖的长堤、湖心岛和十七孔桥。

同学们知道了这些景点了,你们有没有对哪些景物是特别喜欢的。

现在:

自学要求:

1.选择最喜欢的景物,把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用“_______”划出来。

2.划完后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3.想想景物有什么特点。

汇报要求:

1.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景物;

2.读一读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

3.讲一讲景物有什么特点。

现在,我们一起来到了万寿山的佛香阁,有谁喜欢佛香阁的,请举手。

(学生汇报) 外形精美。高。

只回答了高:佛香阁仅仅给你们的感觉是高吗?佛香阁的外形是怎样的啊,黄色的琉璃瓦又如何?说了外形的精美,皇家建筑的宏伟气势。

只回答了外形:老师给你们提示:从“耸”字感受到佛香阁的什么?高。

走完了佛香阁,我们来到了排云殿,有哪些同学是喜欢排云殿的呀?

(学生汇报)雄伟壮观。“一排排金碧辉煌”。

那么,这一段作者又是怎样介绍的呢?观察点是什么?

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

离开了排云殿,我们站在佛香阁前面向下看,正前方看到了什么?喜欢昆明湖的同学又在哪里呢?

(学生汇报)静、绿。

还有哪里写出了昆明湖的“静”?

我们看一下这句的“滑”字,如果老师将“滑”改为这个“划”字好不好呢?为什么?

为什么第一个“滑”字会显得更静?滑,用在平滑、光滑的地上或冰上,这样的滑,湖面的波纹痕迹会很大吗?

如果用“划”,你们想一想,划船的时候,船桨使水荡起波纹,这种时候你们会觉得湖面是静的吗?

所以,这个“滑”字,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作者又是怎样介绍景色的呢?

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哪里呀?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离开了美丽的昆明湖,我们看到了一座长长的石桥叫?十七孔桥。

谁喜欢十七孔桥的呢?(学生汇报)

哪里看出了狮子姿态不一?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你们从这里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 智慧。

四、布置作业

1.阳光评价2.小练笔

3.家听、抄词、拼音

五、板书

长廊(内-外)

颐和园 万寿山(下-上,上-下) 颐和园

(又大又美) 昆明湖(远-近) 美景说不尽

……此处隐藏23880个字……图。并完成板画。

(1)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通过线路图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吗?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作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

(二)、讲练结合,细品韵味

1、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地方的景物描写具体的呢?在听读课文、欣赏画面的基础上,你对哪个景点最感兴趣?自己再去细细品味。 (用“ ”画出景物,抓住景物特点)

▲长廊

(1)小导游讲解长廊。(边讲边演示图片)

(2)其他学生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长廊的长和美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通过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分成273间。)学习作者用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理解这种方法的用处。

(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描写长廊的长吗?(……)

(5)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用向前看……向上看……向两旁看……的句式说一说)

(6)漫步长廊,欣赏着五彩的廊画,闻着微风送来的淡淡花香,你会说: 长廊真是世界上最 廊

▲佛香阁和排云殿

(1)请学生介绍佛香阁和排云殿。

(2)听完讲解你能感受到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特点吗 (雄伟高大,金壁辉煌)

(3)这些特点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耸立、金壁辉煌、一排排)

(4)指导朗读,读出气势。

▲昆明湖

(1)导游讲解昆明湖。

(2)昆明湖可是镶嵌在颐和园的一块碧玉呀!作者是如何用语言表现的

呢 (打比方)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3)品读句子,理解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句式练习: 昆明湖真美呀, 。 昆明湖的水真绿呀,。

(4)换词法体会“滑”字。(通过滑——划的互换,体会昆明湖的静,游船,画舫的慢,间接表现昆明湖的美)

(5)背一背这句话。

▲十七孔桥

(1)导游讲解十七孔桥。

(2)发散思维:十七孔桥上的狮子有哪些形态呢?(出示练习题: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子,柱子都雕刻着小狮子,它们有的()、有的()、有的(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这17孔桥真( )!

(3)师小结: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读写结合,临摹章法

1、一篇文章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叫叙述顺序。

2、分男女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刚才我们学过 的内容,想想这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指名答,归纳小结板书)

3、学习《颐和园》这篇文章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会作者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叙述、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模仿《颐和园》的描写手法进行小练笔,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颐和园》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颐和园风光图或录相片。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铺设情景,导入新课

1、你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你想和老师一起去游玩颐和园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颐”字的书写

2、简介颐和园

二、学习词语、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配乐朗读。

2、思考: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点?

三、驻足景点,品味美丽

景点1:长廊

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1、说说从哪儿体会到了它的长?

重点句指导:(课件出示)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a、比较感知长廊的长:我们的教室长8米,七百多米相当于——个教室,这真是——

指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突出一眼望不到头。

b、齐读句子,感受长廊的长。

2、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3)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4)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景点2:万寿山

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万寿山

1、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葱郁的树丛;黄色、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风景画。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

“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

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 “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3、作者接下来来到了昆明湖,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点?重点描写的是什么?

《《颐和园》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