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5 20:23:09
《幼时记趣》教学设计

《幼时记趣》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时记趣》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时记趣》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正确朗读并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

2、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3、 能学会对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疏通文句,学会对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

教学难点: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

借助联想和奇特的想象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观察过蚂蚁吗?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还观察过其他的小生物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清朝人写的一篇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会再一次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二 检测预习,了解情况。

1请学生起来介绍作者及文章出处的相关资料。

明确:《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作者沈复(1763—1807年以后),字三白,清代苏州人,文学家。沈复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像、幻想的性格特点。沈复写《浮生六记》,忆及童年时仍充满童心童趣,这是很珍贵的。

2 解题:《幼时记趣》中 “记趣”:将乐趣、情趣记录下来。题目本身就蕴涵着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

3 交流预习导学中的字词。

童稚zhì 藐miǎo小 鹤唳lì云端 凹凸āo tu 土砾lì 沟壑hē 怡然yí

三 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教师范读时的节奏,边听、边在书上划出。老师讲解节奏划分的三条规律:

方法指导:节奏划分的三条基本规律:

①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主谓宾)。如:楚人/有/涉江者。

②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如:何不试之/以足?

③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如:宁/信度,无自信也。

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故时有物外之趣。

3。徐喷以烟。

4。故时有物外之趣。

5。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6。盖一癞蛤蟆也。

2、朗读课文,准确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方法指导: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具体操作方法之一:扩,: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例:

宁 信 度:宁可 相信 量好的尺码。

观:作青云鹤观( ) 昂首观之( )

察:明察秋毫( ) 必细察其纹理( )

神:定神细视( ) 神游其中( )

时:余忆童稚时( ) 故时有物外之趣( )

提醒学生字词翻译的要求:精准。指导学生做到翻译精准的方法——记忆、运用、积累。

积累一词多义:

以:徐喷以烟( ) 以丛草为林( )

为:以丛草为林( ) 项为之强(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之:昂首观之( ) 故时有物外之趣( )

心之所向( ) 项为之强( )

观之正浓( ) 驱之别院( )

成语:明察秋毫 庞然大物 怡然自得

通假字:项为之强( ) 。

3、掌握句子翻译的基本方法。

①文言句的翻译要求:字字落实,句意顺畅。

例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学教案中体现,多媒体展示)

②句子翻译方法之一: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如:何不试之以足?

徐喷以烟:

③句子翻译之二: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如:反归取之

省略句:“鞭数十”应是“鞭之数十”,省略宾语。“使与台齐”应是“余使目与台齐”,省略主语、宾语。

4、赏析课文,探究趣因

①读了文章之后,大家知道全文是抓住哪四个字来写的吗?明确:物外之趣

②围绕“物外之趣”作者写了哪几件趣事? 第一自然段与后三段在结构上有着怎样的关系?

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总分结构。

③请大家在三件趣事中挑选一件自己喜欢的,把它读出来,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作者获得了那些乐趣。

师:观蚊如鹤的趣体现在哪里?(把飞舞的蚊群想象为“群鹤舞空”,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鹤唳云端”。)

师:神游山林作者又是怎样想象的?

(这些想象和联想,都是符合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是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的,所以这些趣事描写非常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师:癞蛤蟆只有拳头大小,作者为什么觉得它是庞然大物?

师: 课文最后一句话“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给你什么感觉,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连用三个动词,表现了惊恐房顶,随即惩罚蛤蟆,驱除残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把少儿鲜明的爱憎情感表现得十分到位。)

④为什么作者能产生这样的“物外之趣 ……此处隐藏9223个字……己的观察能力、联想、想像能力,学习作者的下笔细腻,笔端存真的风格,写好自己的“闲情记趣”。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精美语句。

2、课下借阅《浮生六记》,阅读书中其他篇目及其他名家描写童年生活的佳作。

3、以《幼时记趣》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五、板书设计

观蚊如鹤

趣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

三、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

①于土墙凹凸处(在)②神游其中(想像)

③项为之强(僵硬)④留蚊于素帐中(朴素的)

⑤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⑥鞭数十(鞭子)

⑦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⑧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

2、解释一词多义:

①之时有物外之趣()昂首观之()心之所向()项为之强()

②观昂首观之()作青云白鹤观()

③以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

④为项为之强()以虫蚁为兽()

⑤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

⑥其常蹲其身()神游其中()

3、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

(1)明察秋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庞然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二段写的趣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用4个字)

6、对选文第三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有下面两种不同的'概括。你赞成哪一种?简要说明你的理由。(1)神游丛草(2)神游山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

8、什么是“物外之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

10、没有想象就没有神游的感受,请用原文写出第三段中作者想象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 )

A、表示重复或继续 B、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C、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D、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

14、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 。

15、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或诗句。

三、1、④(白色的)⑥(鞭打)

2、①的;它,指蚊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或助词,无实义);代词,指“昂首观之”。②观看;景观。③用;把。

④因;当作。⑤所以;旧的。⑥指自己;它们,指丛草、虫蚁、土砾。

3、(1)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2)心情舒畅,自得其乐。(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体积极大的东西。(形容极大极大的物体。)

4、①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私,私下里。)

②夏夜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着群鹤在空中飞舞。

③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5、观蚊如鹤(夏蚊成鹤)。

6、以神游丛草为好,丛草也值得“神游”,更能体现童趣。选另一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7、物外之趣

8、即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

9、细察(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10、“以丛草为林……凹者为壑、”

11、写出了“我”的专注,侧面烘托出想象世界的美好。

12、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13、C

14、总分关系

15、两件事,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于热情幻想的性格。

16、鹤立鸡群(比喻人的才能或仪表卓然出众。)

鹤唳风声(形容极度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或形容凄凉的景象。)

鹤发童颜(白色的头发,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

晴空一鹤排云上。

《《幼时记趣》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