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质量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质量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
1、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以及思考问题得出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初步掌握根据溶质和溶液的质量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进一步熟悉基本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溶质质量分数及其计算
三、学生实验准备
1、教师为学生配发:两个一次性胶杯,两只小木棍(烧烤用的),一个10 ml的量筒,一只滴管,5支试管(已贴好1、2、3等数字),玻璃棒,三包已称好的cuso4粉末,两个200 ml的烧杯,火柴,酒精灯,试管夹。
2、学生自备:适量白糖,一支纯净水,一个纸槽,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
[引入] 展示两杯白糖水。
问:“这是两杯白糖水,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那杯白糖水溶解的白糖多?”
学生:喝一口,哪杯甜,它溶解的白糖就多。
[学生实验] 每组用自带的白糖、纯净水配制一杯白糖水,倒成两杯,一杯留着,另一杯与其他小组交换,分别尝一尝,感觉哪杯甜。并且让学生表达他的感觉。
[教师提问] 你觉得自己的糖水甜,还是别人的甜?为什么会这样?
几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同学的充分讨论,大家对糖水的浓度与溶剂溶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
[展示] 2只不同颜色的硫酸铜溶液。
问:这是两杯硫酸铜溶液,它们是不能喝的,因为喝下去对人体有害。那么,有什么方法判断哪只硫酸铜溶液浓呢?
学生猜测:颜色深的那只比较浓。
问:颜色深的就一定浓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
[学生实验] 分别在3支试管中加入约0.5 g、1 g、1.5 g的固体硫酸铜,再分别倒入10ml水,振荡溶解后,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先让学生叙述一次实验的内容,并叙述实验的注意事项,以让学生明确实验操作。)
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填写表格(见附1)的前3行(除质量分数)
[教师提问] 大家认为 哪支试管中的硫酸铜溶液最浓?
[学生] 溶了1.5克硫酸铜的溶液最浓,颜色最深,因为溶剂相等而溶质最多。
[教师] 刚才的实验可以证明,相同的溶剂中,溶解的溶质越多溶液的浓度越大。分别从学生配的溶液中取出两只颜色最浅的硫酸铜溶液, 往一支试管中加入十滴水,另一只作对比,让大家观察颜色是否有变化。(学生觉得无变化)
[学生实验]
把其中一支已配好的cuso4溶液的一半倒入另一支空试管,观察两支试管的颜色是否相同。然后用滴管在其中一支中滴入一滴水,观察2支颜色是否有不同,再滴几滴,再观察颜色是否有所区别。
[学生] 仅凭颜色来判断浓度是不能分辨较小的区别的。
[学生实验] 3位学生上讲台。分别在三支试管中加入1g、2g、3g的硫酸铜粉末,然后注入20ml水,振荡溶解,让全班同学观察颜色,再让他们在其他同学中找出颜色相近的溶液,分别展示给同学们。
[教师] 刚才的实验可以证明在溶剂相同的情况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溶液的浓度?
[学生] 溶质的质量。
[教师] 取其中一支硫酸铜溶液一分为二导入另外一支空试管中,往其中一支加入适量的水,搅拌,颜色明显变浅。
[教师] 除了溶质的质量会影响浓度,还有什么因素也会影响浓度?
[学生] 溶剂的质量
[教师实验] 拿出两支颜色最浅的硫酸铜溶液(一支是0.5 g的cuso4溶于10 ml水,另一支是1g的cuso4溶于20 ml水)。
[教师] 两支试管中溶液的浓度是否一样呢?
[学生1] 一样(一部分学生);
[学生2] 不一样(另一部分学生)。
[教师提问] 学生1,你为什么认为它们的浓度一样呢?
[学生1] 因为它们的颜色一样。
[教师提问] 学生2,你为什么认为它们的浓度不一样呢?
[学生2] 因为肉眼很难看清楚它们的颜色有没有区别。
[教师] 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准确的判断溶液的浓度呢?举一个例子:同学们在跑步时,如果同时起跑,跑在最前面的同学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但是,如果是分两批跑,第一批的第一名就一定比第二批跑第二名的同学快吗?
[学生] 不一定。
[教师] 为什么?应该用什么来判断他们的快慢呢?
[学生] 时间。
[教师] 对,用时短的同学速度快,时间就是衡量速度的一个数据,我们利用数据来衡量事物是比较科学的。现在我们也要找个数据来衡量溶液的浓度。请同学们任意发挥动脑筋找出你认为合适的.数据去比较刚才两支试管中溶液的浓度。学生思考并讨论三分钟,并写出结果。
[学生3] 我是用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算出两支溶液的比值都是1:20,证明它们的浓度是一样的。
[教师板书]
1: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教师] 你和你周围的同学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3] 或者用溶剂的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两只溶液比值都是19:20,还没想到其他方法。
[教师板书]
2: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教师] 哪位同学有不同的方法?请起来讲一下,错了也不要紧。
[学生4] 我是用溶质除以溶剂。
[教师板书] 3: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学生5] 我用溶剂除以溶质,或溶液的质量除以溶质的质量,或溶剂的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算到两溶液的这些比值都一样。
[教师板书]
4: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5: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6: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教师] 刚才几位同学讲的方法都对吗?(停顿一下)他们讲的全对!这些都是好方法,但是如果不统一使用同一方法,就会出现一种溶液的浓度使用6种方法计算就会有6个结果,这样会产生混乱,所以全世界统一采用了同学们推出的第一个方法来计算溶液的浓度。我们把这个结果叫质量分数。
[投影]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二、计算公式:
三、[学生] 自己体会、理解公式,在课本42页划出重点,通过计算填写下面表格前3项: ……此处隐藏22178个字……的本质原因。
学生分析、交流,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是:原子的质量、原子的个数、原子的种类不发生变化。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环节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学完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交流表达
将本节课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建构有体系的知识结构。
【提供资料】教师给出历史上波义耳和罗蒙诺索夫两位科学家的“争论”的历史史料。
【提出问题】请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你支持哪位科学家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课后思考
一是利用史料让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道路是充满曲折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二是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以致用的思想。
质量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能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
2、能力目标
培养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及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教学难点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及运用
课前准备 仪器:托盘天平、锥形瓶、烧瓶、镊子、坩埚钳、酒精灯、石棉网
药 品 白磷、铁钉、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镁条
多 媒 体:CAI课件
教学方法 激励情趣、实验引导探究
教学过程
师:[激趣] 演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引言]已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大家先猜想一下:
①化学反应的前后,原子的种类有无变化?
②化学反应的前后,原子的个数有无变化?
③化学反应的前后,各种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
比如:P+O2──P2O5 Fe+CuSO4──FeSO4+Cu
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些问题。
师:[投影]教学目标
学法指导 师[投影]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
1、布置自学内容。
2、指导自学方法:对照思考题看书,有疑问的地方可以问老师或同学。然后在书上写出结论。
3、明确自学要求:3分钟后能回答问题。
[自学思考题]
1、质量守恒定律概念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2、质量守恒的原因是什么?
3、铁器生锈后,质量增加了,为什么?
(学生看书,小组讨论、教师巡回释疑)
师:提问,采用一帮一方式,然后投影。
师:设计实验探究活动方案,并布置学生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
[问题假设](1)质量增加;(2)质量减少;(3)质量相等。
[实验证明]
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合作者 日期
实验方案
方案一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
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及质量 实验前:白磷为 色 体,
溶于水。
反应前总质量是 克
混合前:硫酸铜为 色的 体,铁钉为 色的 体。
反应前总质量是 克
实验后:锥形瓶中有 且气球 ;
反应后总质量是 克。
实验后:烧杯中出现 色的
铁钉表面有 色的
反应后总质量是 克。
结论
实验表明: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新物质时,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师:(抽样每组选一人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用CAI课件演示微观过程)
[投影]
生:达标训练(一)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H2O+CO2—→淀粉+O2。由此判断:淀粉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2、在化学反应A+B=C中,10 g A物质恰好与8 g B物质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为( ) A、8 g B、18 g C、10 g D、无法确定
3、将27.5 g高锰酸钾粉末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7.9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9.6 g B、12.6 g C、6.6 g D、14.9 g
师:以上是在封闭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没有物质散逸到空气中。下面我们来探究在开放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观察它们的结论是否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矛盾?
实验方案
方案一
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
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实验前:蜡烛为____色____ 状。总质量为_______克
实验中:蜡烛___,产生 色火焰。
实验后:有___烟产生。
总质量为_______克。
实验前:镁条为___色固体
总质量为_______克
实验中:发出____光并____ 热。
实验后:生成___色___状物质。
总质量为_______克
结论
实验表明:
蜡烛燃烧后质量 。
实验表明:
镁条燃烧后质量 。
师:抽样每组选一人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
[投影]课本P91的讨论:
1、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2、在作白磷燃烧的实验时,如果锥形瓶口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在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如果要使反应后天平仍然平衡,此实验装置应该怎样改进?
生:讨论后回答。
师:演示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的实验。
生:达标训练(二)
4、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
5、火箭推进器中盛有液态肼(X)和双氧水(H2O2)。当它们混合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有关反应方程式为X+H2O2==N2+H2O,根据此判断肼的化学式是( )
A.N2 B.NH3 C.NH2 D.N2H2
6、在化学反应2X2+3Y2=2R中,若用X、Y表示R的化学式,其中正确的是( )
(A)X3Y2(B)X2Y(C)X3Y4(D)XY2
师:点评,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探究,你有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