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

时间:2023-12-25 11:28:43
《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

《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 教材简析

《给予是快乐的》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记叙文主要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

全文共13自然段,第一段(1-5)写保罗以为小男孩想得到新车,结果错了。第二段(6-11)写保罗以为小男孩想坐车炫耀自己,又错了。第三段(12-13)写保罗与小男孩度过难忘的夜晚,并懂得“给予是快乐的”道理。

本课语言文字比较朴实,内容比较浅显,揭示的道理比较明显。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获得”与“给予”的矛盾化解、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升华人物品质,从而受到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思想教育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

鉴于《语文课程标准》,按照三维立体的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读课文,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1)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2)理解感悟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凭借课文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条理。今天,我主要来谈第二课时的教学。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分四个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学习两次误解,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文章主题;体会三人难忘原因,读写结合受到教育;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提问: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整个的故事是由哪一个事物引起的? 板书:保罗 小男孩 一辆新车

2、出示句子:__________给予是快乐的。

提问:不看课文,你能将这句话补充完整吗?(鼓励学生灵活答题,如“保罗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小男孩使保罗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等。)

出示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予是快乐的。

提问:你能将这句话补充完整吗?(让学生为这句话加上表示时间的词。)

(二)学习两次误解,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文章主题

1、过渡:圣诞节前夜,保罗和一个小男孩偶然相遇。起初,他并没有在意那个孩子,以至多次误解了他。我们一起来快速读读课文,找找保罗错了几次?错哪儿了呢?在书上划出有关的语句。

2、讨论后,针对重点语句加以分析。

(1) “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引导学生体会“当然”一词中包含的肯定意味;弄懂“这样的”指送他小汽车的哥哥。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引导学生领会原句中隐含着的意思:像你哥哥那样为弟弟买一辆新车。)

(3)读这部分课文中描写小男孩的句子。

小男孩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指导学生读出吃惊的.语气。)

(4)读保罗惊讶的句子。

(引导学生想一想,保罗为什么吃惊,初步认识小男孩高尚的思想境界。)

3、过渡:保罗开始觉得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了,于是邀他乘车兜风,不过,保罗又错了。

(1) 读有关的句子,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炫耀”。

(2) 讨论:小男孩为什么要保罗将车开到家门口呢?

(学生自由作答,体会小男孩是要弟弟相信,他长大后一定能得到一辆新车。指导朗读)

(3) 进行拓展练习:你觉得小男孩向弟弟描述的新车是怎样的?他会将怎样美好的希望种进弟弟的心里?(同桌间相互练说,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4) 组织讨论:你认为那时最快乐的人是谁?为什么?(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给予才是真正的快乐,从而概括出本文的中心。)

(5)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有没有和小男孩一样的经历,无私的援助有没有给你带来快乐。

(三)体会三人难忘原因,读写结合受到教育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2、13节。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理解:小弟弟也许是第一次这样欢度圣诞之夜而“难忘”;小男孩则为让弟弟得到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保罗的“难忘”是由于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体会到了“给予”带来的欢乐。)

3、写话训练(写出自己独到的理解)

出示: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真正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把《给予是快乐的》故事给朋友听。

2、喜欢写作的同学写生活中“给予是快乐的”故事。

2、搜集“给予是快乐的”故事阅读。

板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

一辆新车

保罗 小男孩

惊讶 不是获取而是给予

又错了 不是炫耀而是关爱

《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2

给予别人,快乐自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给予是快乐的》。

这篇课文是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课主要讲保罗偶然认识了一个小男孩,被他一心为弟弟着想的品质感动了,主动邀请他们乘坐自己的新车去兜风。本单元的主题是“人间真情”。这一课要求学生继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体会勇于付出,乐于奉献,生命才有意义。

作为刚进入四年级的孩子,经过三年的学习,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阅读方法,但对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理解不够;还不知道怎样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堂课的知识目标确定为:能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

将情感目标确定为:凭借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学生一心为他人着想的思想品质。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能从人物的言行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在反复的研读中领悟“给予是快乐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作 ……此处隐藏23465个字……管保罗对自己的想法坚定不移,但他的确想错了,小男孩是怎么想的呢?指名读小男孩的话,根据学生的朗读,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紧接着,教师改换句式出示: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让学生补充完小男孩的话。(借助于文本,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想像了,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最后让学生说说,从小男孩的话中体会到什么?并指导读好这段话。 第二、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次错: 1.像学习第一次一样,先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保罗第二次错在哪里?并相机出示句子(小男孩的话)。让学生抓住这两句话谈谈体会,并指导学生读出激动、兴奋的语气。 2.听了小男孩的话,保罗再次发现自己错了,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3.教师总结引导过渡:正是由于小男孩的话打动了保罗,所以保罗引读第十二小节:在这美好的夜晚,车里的三个人会各自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呢?-

四、拓展延伸,形成积淀: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对于指导学生做人有着深远的影响,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此,在文章结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填空题: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 )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 )感到快乐。并延伸到学生实际,再出示填空: 我也曾因为( )而感到快乐。这一填空题,既总结了全文,使学习课文又回归到了整体,并给开始就题目展开的质疑有了一个交待。另外,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适当拓展学习资源,拓展学习渠道,我还布置了课外阅读作业:读读蒋风的《给,永远比拿愉快》,屠格涅夫的《乞丐》,林润翰的《感恩之心》。 说教材、目标、重点难点:我说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二十四课《给予是快乐的》。课文讲的是保罗在圣诞节前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促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道理。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很适合学生阅读、复述;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产生的心里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课文的切入点,作为学习全文的经纬。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抓住保罗两次想错了,体会他的心理变化,及抓住小男孩的言语行为,小男孩的心理活动,从中感受小男孩的优秀品质。说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为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即以读为经,以问为纬,抓住保罗两次想错了,错在哪里这个大问题,引导学生读、思、议、辩结合,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定标:首先我们做个游戏,做笑的游戏。(大笑、微笑、笑眯眯等)与高兴相近的词语有哪些?板书:快乐 你什么时候会快乐的?可是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课文,作者得出了这样的感受,板书完整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其中给读ji。其次让学生说说对于课题的.理解,即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贡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最后让学生就课题质疑,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问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自主阅读状态。

二、整体感知,读中悟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刚才提的哪些问题,让学生初步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然后根据保罗想错了几次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层次,检查学生读书情况,并由此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析设问,精读感悟: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在这一环节,我抓住了保罗两次想错了,错在哪里这个大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读中感悟、体会。具体教学步骤是这样的: 首先学习保罗第一次想错的部分: 1.文中哪些部分是写了保罗第一次想错了呢?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句子。指名读读句子,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保罗为什么想错了 2.保罗刚开始认为自己的想法有错吗?从哪些词句中反映出来的?学生找句子,出示: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也有他一个这样的哥哥。引导学生抓住当然一词体会保罗相信自己的想法没有错。提问:保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因为保罗自己就是认为得到是快乐的)、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读出保罗对自己的想法坚定不移的语气。 3.尽管保罗对自己的想法坚定不移,但他的确想错了,小男孩是怎么想的呢?指名读小男孩的话,根据学生的朗读,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紧接着,教师改换句式出示: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让学生补充完小男孩的话。(借助于文本,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想像了,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最后让学生说说,从小男孩的话中体会到什么?并指导读好这段话。 第二、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次错: 1.像学习第一次一样,先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保罗第二次错在哪里?并相机出示句子(小男孩的话)。让学生抓住这两句话谈谈体会,并指导学生读出激动、兴奋的语气。 2.听了小男孩的话,保罗再次发现自己错了,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3.教师总结引导过渡:正是由于小男孩的话打动了保罗,所以保罗引读第十二小节:在这美好的夜晚,车里的三个人会各自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呢?-

四、拓展延伸,形成积淀: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对于指导学生做人有着深远的影响,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此,在文章结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填空题: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 )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 )感到快乐。并延伸到学生实际,再出示填空: 我也曾因为( )而感到快乐。这一填空题,既总结了全文,使学习课文又回归到了整体,并给开始就题目展开的质疑有了一个交待。另外,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适当拓展学习资源,拓展学习渠道,我还布置了课外阅读作业:读读蒋风的《给,永远比拿愉快》,屠格涅夫的《乞丐》,林润翰的《感恩之心》。

《《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